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醫院動態 >

晚上睡不著?這份輕松入睡指南請收下→

發布日期:2025-08-05 訪問量:259次瀏覽

近日,惠州市心理援助熱線接到很多不同人群關于失眠的問題,為此針對青少年、上班族、老年人三類人群的失眠問題分析影響睡眠的因素,給到相應的調節策略。失眠不僅僅是“睡不著覺”這么簡單,它往往是心理狀態、生活方式、生理因素等多方面交互作用的結果。

一、不同人群失眠的心理影響因素分析

1.職場人士/高壓人群

主要心理因素:

工作壓力與焦慮:工作負擔過重、截止日期壓力、競爭激烈、工作不安全感、職業發展瓶頸等,導致持續的緊張和擔憂,難以在睡前“關閉”大腦。成就焦慮與完美主義:對自身表現要求過高,反復思考工作中的失誤或未完成的任務,擔心失敗或達不到預期。工作與生活失衡:工作時間侵占休息時間,無法有效“心理脫離”工作狀態,導致大腦持續處于激活狀態。職場人際關系壓力:與同事或上級的沖突、社交壓力等。

▲失眠表現:入睡困難(腦子里不停想工作)、早醒(尤其想到當天重要任務時)、睡眠質量差(多夢,常與工作相關)。

2.學生群體(尤其青少年、大學生)

主要心理因素:

學業壓力:考試焦慮、升學壓力、課業繁重、成績比較等,導致睡前過度思慮。同伴關系與社交焦慮:融入群體、處理友誼或戀愛關系、社交媒體的影響、害怕被評價等。身份認同與發展焦慮: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對自我價值、未來方向的迷茫和探索帶來的心理壓力。電子設備依賴:睡前過度使用手機、電腦等,藍光抑制褪黑素分泌,且內容(如社交媒體、游戲、劇集)可能引發情緒波動或認知興奮。不規律的作息:課業負擔、社交活動導致作息紊亂,生物鐘失調。

▲失眠表現:入睡困難(想學習或社交的事)、睡眠時間不足、白天嗜睡、周末“報復性”補覺打亂節律。

3.老年人

主要心理因素:

生物節律改變:自然衰老導致睡眠需求減少,晝夜節律前移(早睡早起),深睡眠減少。健康擔憂:對慢性疾?。ㄈ缣弁?、呼吸困難、夜尿增多)的擔憂和不適直接影響睡眠。社會角色喪失與孤獨感:退休帶來的價值感缺失、社交圈縮小、親友離世引發的孤獨、抑郁情緒。對死亡的焦慮:對衰老和死亡的思考可能增加夜間焦慮?;顒恿繙p少與光照不足:日間活動少、光照不足影響褪黑素分泌和睡眠驅動力。

▲失眠表現:早醒(凌晨3-4點醒來難以再入睡)、睡眠淺易醒、白天打盹過多影響夜間睡眠。

一、失眠后的心理調節策略

1.認知重建

降低對失眠的災難化認知:認識到偶爾失眠是正常的,不一定導致嚴重后果。減少“我今晚必須睡夠X小時,否則明天就完了”的想法。

接納失眠:與其在床上焦慮地“努力睡覺”,不如平靜地接納“暫時睡不著”的狀態,減少對抗帶來的緊張。調整對睡眠的期望:年齡增長后,睡眠模式和需求會改變(如老年人深睡眠減少、早醒),接受這種變化,減少不必要的焦慮。挑戰負性自動思維:識別并質疑那些加劇失眠的想法(如“我永遠都睡不好了”,“失眠會毀了我的健康”),用更現實、平衡的想法替代。

2.行為調節

睡眠衛生習慣:

規律作息:每天(包括周末)盡量固定時間上床和起床,即使前一晚睡得不好。建立睡前儀式:睡前1小時進行放松活動(如溫水浴、閱讀紙質書、輕柔音樂、正念冥想、深呼吸練習),向身體發出“該休息了”的信號。優化睡眠環境:確保臥室黑暗、安靜、涼爽、舒適。床鋪只用于睡覺和性生活。限制床上清醒時間:如果躺下20-30分鐘仍無法入睡,離開床去另一個房間進行安靜放松的活動(如閱讀),有困意時再回床。避免在床上看手機、看電視、工作或過度思考。

管理日間行為:限制午睡:如果需要午睡,控制在20-30分鐘內,避免傍晚后小睡。規律鍛煉:白天進行適度有氧運動有助于睡眠,但避免睡前3小時劇烈運動。控制飲食:避免睡前過飽、過饑或大量飲水;限制咖啡因(下午晚些時候后避免)和尼古丁攝入;睡前幾小時避免飲酒(雖然可能助眠,但會破壞后半夜睡眠結構)。管理光照:白天多接觸自然光,晚上避免強光(尤其藍光),睡前調暗燈光,必要時使用遮光窗簾。刺激控制療法:核心是重建“床=睡覺”的條件反射。嚴格遵循只在困倦時才上床;不在床上做與睡眠無關的事;固定時間起床;白天不賴床。

3.情緒與壓力管理

放松訓練:

漸進式肌肉放松:系統性地緊張然后放松身體各肌肉群。腹式呼吸/深呼吸:專注于緩慢、深長的呼吸,特別是呼氣。正念冥想:練習覺察當下,不評判地觀察念頭、情緒和身體感覺,減少對失眠的焦慮和對未來的擔憂。專注于呼吸或身體掃描是常用方法。引導想象:在腦海中構建平靜、愉悅的場景。

壓力管理技巧:問題解決:識別壓力源,制定可行的解決計劃。時間管理:合理安排任務,設置優先級,避免過度負荷。設定界限:學會說“不”,保護自己的休息時間。尋求社會支持:與信任的親友傾訴,分享感受和壓力。情緒宣泄:通過寫日記、藝術表達、安全哭泣等方式釋放積壓的情緒。

理解自己所屬人群的特殊風險因素,并針對性地運用這些心理調節策略,能更有效地應對失眠,逐步恢復健康的睡眠節律。記住,恢復睡眠的過程也是關照自己心靈的過程。

如果您或身邊人出現睡眠的困擾,嘗試自我調節后還是無法改善需要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支持時,歡迎撥打惠州市24小時心理援助公益熱線12356,這里會有專業的接線員傾聽您內心的聲音,關愛您心理的健康,必要時可到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咨詢就診。

惠州市24小時心理援助公益熱線12356是依托市第二人民醫院心理專業團隊力量,于2020年4月3日成立,該熱線為市民提供24小時心理咨詢、心理疏導、心理支持、危機干預等熱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