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心理健康科普 >

三伏灸丨脾胃總不好,二院中醫三伏天有妙招!

發布日期:2025-07-03 訪問量:7次瀏覽

“一年養陽看春夏,春夏養陽看三伏?!睂τ陂L期受脾胃不適困擾的朋友們來說,三伏天正是調理身體的好時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三伏養生的“明星療法”——三伏貼,帶您了解它的原理與功效,助您科學調養。  

作為傳統中醫外治法,三伏貼歷經多年驗證,至今仍備受推崇。每年三伏天,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都會迎來大批貼敷的市民,其中既有堅持多年的“老粉絲”,也有不少初次嘗試的新朋友。然而,面對這一療法,許多人仍心存疑問:  三伏貼到底能不能治???貼在皮膚上怎么就能治病了呢?什么是春夏養陽?為什么要春夏養陽?脾胃類的疾病貼三伏貼能治療嗎?

接下來,讓我們給大家解答↓↓↓

三伏貼的原理是?真的有用嗎?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所謂"熱在三伏",“寒有三九”,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

三伏貼,又名天灸,是一種傳統中醫的療法。三伏貼最早出自清代名醫張璐的《張氏醫通》:“采用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細辛研末,以生姜汁調成藥餅,敷于肺俞、膏肓、百勞穴上,用于治療冷哮”。三伏貼是結合針灸、經絡和中醫藥學,以中藥直接貼敷于穴位,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熱性刺激,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所以“三伏貼”有用,這是毋庸置疑的。

春夏為什么要養陽? 

“春夏養陽”源于《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浮沉于生長之門”,是因為四時陰陽盛衰變化是自然萬物生長收藏變化的根本,所以要在春夏季節調養陽氣,在秋冬季節調養陰氣,以順應萬物生存之根本。三伏天時體內和自然界陽氣最旺,寒凝之氣最易解,此時宜扶陽以達散寒的目的。在春夏季自然界的旺盛陽氣和人體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時候,通過內服、外敷或食療等中醫傳統方法,生發人體內的陽氣,借天之陽時以扶正氣,固本培元,去除體內之寒邪,增強抗病能力,減少其在秋、冬季節的發作次數或減輕發作程度,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脾胃疾病能通過三伏貼治療嗎?

“脾胃損傷百病由生"! “脾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后天之本。中醫認為“養脾胃就是養元氣,養元氣就是養生命”。脾胃病相當于現代醫學的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功能性胃腸病等慢性消化系疾病纏綿難愈,脾胃健康是決定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一旦出了問題,很可能連累五臟。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生活節奏,精神壓力等導致很多人脾胃損傷,日久脾胃陽氣不足。通常表現為上腹部疼痛或不適、胃脘部或腹部怕冷、吹風或空調后癥狀加重,喜揉按、喜溫食,食欲減退、泛吐清水、惡心、嘔吐、噯氣,大便溏稀或大便不暢、進涼食后加重,腸鳴等,每到春秋換季,特別是冬季就會出現各種消化系統疾病,所以在夏季調理脾胃尤顯重要。

三伏天灸開展時間段:

初伏加強2025年7月10日—2025年7月19日

初伏2025年7月20日—2025年7月29日

中伏2025年7月30日—2025年8月8日

末伏2025年8月9日—2025年8月18日

末伏加強2025年8月19日—2025年8月28日

貼敷前后注意事項 

貼敷后可能出現局部皮膚潮紅、灼熱或輕度刺痛感,出現小水泡或在一段時間遺留色素沉著屬正常反應。貼敷后皮膚局部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及大水泡時,應立即祛除貼敷藥物與敷料,禁止抓撓,不宜擅自涂抹藥物,及時就醫,以防感染。貼敷藥物期間,應減少運動、避免出汗,盡量避免電扇、空調直吹,衣服宜寬大柔軟,透氣的全棉衣服。貼敷期間避免食用寒涼、過咸等可能減弱藥效的食物,忌吃冷飲、冰鎮食品,應盡量避免煙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保持貼敷部位干燥,貼敷完后6個小時用溫水洗澡,避免抓撓局部;敷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輕輕吸干穴位上的水。

地址: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紅花湖院區住院部2樓中醫科門診預約或咨詢電話:0752-2182815

 

市二院中醫科簡介

科室創建于2020年,專注于疼痛、心理睡眠、老年病等??频脑\治和研究,是以中醫傳統理論為指導,集百家之長,通古今之變,秉承“望、聞、問、切”,注重“理、法、方、藥”,充分發揮中醫傳統療法,全心全意為人民生命健康服務的科室。本科室始終遵循“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始終倡導“博學嚴謹,關愛包容,安全有效,認真負責,濟世惠民,傳承創新”的科訓精神。中醫科設有中醫住院部、中醫門診、中醫康復治療區,目前中醫科有7名醫生、10名護理人員、6名康復技師,不僅擁有高級職稱的中醫師,還擁有多名研究生。本科室在“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方面,充分發揮中醫內治法、中醫外治法的優勢,同時運用各種先進設備,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各種需求,是一個注重全面發展的中醫科。

中醫??铺厣褐嗅t疼痛專科:主要以骨科疾病所致的疼痛為主,同時對內科疾病所致的疼痛也有豐富的經驗。其中,骨科的診治范圍:肩頸痛、腰腿痛、膝關節腫痛、四肢麻痛、四肢腫痛、外傷等脊柱、關節疾病,以及骨質疏松、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風濕性疾病,對骨科的各種疑難雜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內科疾病相關性疼痛:胃痛、腹痛、胸痛、頭痛、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所致的疼痛、痛經等。中醫心理睡眠??疲褐饕委熓?、焦慮、抑郁、頭暈、癲癇、狂躁、自閉等心理睡眠疾病,以及在處理服用抗精神病性藥物所致的副作用方面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如:頭暈、頭痛、納差、咽喉不適、疲倦、心悸、胃腸及全身不適等癥狀。中醫老年病專科:主要主要針對老年內科常見病,神經內科疾病:頭暈、頭痛、中風、面癱等;循環系統疾?。盒募?、胸痛、靜脈曲張、脈管炎、水腫等;呼吸系統疾?。罕茄?、咽炎、咳嗽、喘證等;消化系統疾病:胃痛、嘔吐、腹痛、腹脹、便秘、腹瀉等。

中醫傳統療法:以中醫傳統經典理論為指導,運用中醫內治法、中醫外治法治療各種??萍膊〖耙呻y雜癥,充分發揮中醫在“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方面的優勢。中醫內治法療法,突出經方湯劑的運用,以中藥顆粒、中藥茶飲等為主。中醫外治法,主要包括:整脊復位、穴位注射、針刺療法、艾灸療法、推拿按摩、拔罐療法、耳穴壓豆、穴位貼敷、中藥熏洗、中藥熏蒸、中藥熱奄包、小針刀療法、火針療法、放血療法、定向透藥療法、牽引等。